天籁小说网 > 其他小说 > 大明话事人 >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万历十三年的年终
    在老家办完了流水席,林大官人准备前往木渎港坐镇。</br>  高长江也想跟着林泰来去木渎港,但被林泰来拒绝了,并打发他回南濠街。</br>  高长江不满的说:“市管所的事务都是鸡毛蒜皮的,没什么意思,哪有税关或者工程轰轰烈烈波澜壮阔。”</br>  林泰来却嘱咐道:“你当前最重要的任务,是去城里宣传张四维余毒,即使不能家喻户晓,也要做到路人皆知。”</br>  高长江顿感生无可恋,辛辛苦苦奋斗半年,工作还是造谣。</br>  当初散布老盟主的谣言时,好歹还是有理有据,现在说这“张四维余毒”,简直是张口就来,不要任何证据了。</br>  还有,谁家军师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散布谣言?简直大材小用!</br>  等林大官人把散布谣言、承包工程、钱粮征收等各项任务都分派出去后,便一头扎进了税关事务。</br>  木渎港分关开关后这三个月,税银征收进度缓慢,如果完不成五千两的年度任务,林大官人没法向税使王之都交代。</br>  对于王之都的新城王家,林大官人是想着做长线的,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,当然必须要帮王之都把政绩刷上去。</br>  目前阶段性业绩不理想,主要也是因为开关后,各项制度都在草创和摸索,但林大官人这个唯一能决策的人却总是不在,所以导致税关工作特别散漫,没有一定之规。</br>  事到如今,林大官人不得不亲自狠抓税关业务,力促税关早日走上正轨。</br>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,也就是在整个十一月份,林大官人哪里也没去,老老实实在木渎港坐班。</br>  对于整年都在东奔西走、南征北战的林大官人来说,这一个月算是过的非常安稳了。</br>  除了繁忙公务之外,闲暇时间也都用来造人,社团内部戏称的两位“娘娘”也都竞赛似的的拼尽全力迎合。</br>  先前高长江的谏言没错,为了稳定社团人心,必须该有接班人了。</br>  社团跟家族毕竟不一样,江湖儿女不拘小节,不必太讲究礼法,该生就生,只要社团内部认可就行。</br>  穿越者也得入乡随俗,不可能惊世骇俗,而且林大官人的时间不多了,明年开春后必定又会安稳不下来。</br>  在这一个多月里,就连最重要的冬至节,林大官人也是在木渎港度过的。</br>  在农业社会时代,冬至节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日,在苏州习俗里,冬至节尤其重要,不亚于春节。</br>  时间已经到了十二月份,万历十三年即将过去。</br>  近期苏州城官场上发生了很多事情,明面上与“远在”二十里外木渎港的林大官人无关。</br>  但在懂行人心里,桩桩件件都和林大官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</br>  最震动的一件事,就是经过赵巡抚弹劾,朱知府突然被撤职,进京接受勘察后另行任用。</br>  用街头巷尾流行的话说,就是张四维在苏州城最大的爪牙被驱逐了。</br>  如今城里人人都知道,张四维余毒最大的就是一府一县一大王。</br>  一府就是苏州府知府,一县就是吴县知县,一大王就是东山王家。</br>  这个组合名称十分简单好记,令人印象深刻过目难忘,是高长江创造并散布出去的。</br>  不得不说,高长江在宣传工作中不断成长,进步趋势还是很喜人的。</br>  已经从完全依赖坐馆进步到,能够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创作。</br>  现在一府被去除了,也不知道一县一大王的未来会怎样。</br>  另外一件大事,就是赵巡抚向朝廷奏请,豁免苏州府近十年拖欠钱粮,朝廷准许了。</br>  这是一件万民称颂的德政,把抗税风波的怨气消散了不少。</br>  主意是林泰来出的,但林泰来却不能站在前台,他很明白这是属于赵巡抚的荣光。</br>  还有一件事,这日高长江从苏州城来到木渎港,并且带来了长洲县知县袁宏道的书信。</br>  苏州城里如果有人给林泰来写信,一般都是送到南濠街施家巷更新书院,然后再由高长江转送过来。</br>  高长江禀报说:“听说袁县尊准备前往工地视察,估计这信是邀请你同去的。”</br>  长洲县在县境最南端,也就是临近吴江县的地方,开始了古三江口疏浚工程。</br>  第一期工段约为十里,采取了与过往不同的官督民办的承包方式,由林氏工程二队承包。</br>  这才施工一个月,知县袁宏道就迫不及待的打算前往视察,并且要刻文立碑。</br>  面对袁知县的邀请,林泰来拒绝说:“你代替我出席,而我就不亲自去了。</br>  毕竟那是袁县尊的舞台,我就不要喧宾夺主了。”</br>  高长江深以为然,与坐馆打交道这么久了,他很了解情况。</br>  在自家坐馆身上,很有一种“抢风头”的被动天赋。</br>  经常出现那种明明没有主观意识,却还是自动抢了风头的情况。</br>  为了避免出现这种情况,还是不去为妙,毕竟袁县尊是友军。</br>  随后高长江又说:“另外坐馆托我详细打听沧浪亭的情况,现在已经寻摸明白了。”</br>  这段时间,林大官人的日子很枯燥,终于听到个能引起他巨大兴趣的事情了。</br>  作为跺一跺脚就能让苏州城晃三晃的人物,连个正式府邸都没有,简直就是笑话。</br>  但林大官人又是个讲究人,不愿意甘于平凡,而不属于私人所有的沧浪亭就是林大官人觊觎的目标。</br>  “快说!到底是怎么个情况?”林泰来催促道。</br>  高长江就继续说:“这沧浪亭地处城南,目前整个园林占地不到二十亩.”</br>  听到这里,林大官人顿时皱起了眉头,有点不满意的说:“如此名园,原来这么小?怎么才二十亩?”</br>  高长江无语,现在沧浪亭又不是坐馆伱的产业,你有啥资格嫌弃小啊?</br>  林泰来对比说:“城里这些园子里,拙政园二百亩就不说了,就连那怡老园也有八十亩!”</br>  高长江劝道:“真不算小了,二十亩的园子在苏州城里,也算的上中型了。</br>  更何况还有历史加成,这个面积匹配坐馆你的地位绰绰有余。”</br>  说完了后高长江也不明白,自己到底在劝什么?劝坐馆巧取豪夺也要脚踏实地?</br>  林泰来叹道:“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,万一再过几年,二十亩又匹配不上我的地位了呢?”</br>  高长江转身就走,如果坐馆看不上沧浪亭,那还汇报个屁。</br>  林泰来连忙按住了高长江,“来都来了,你先说完!”</br>  高长江动弹不得,无可奈何的继续禀报:</br>  “先前沧浪亭一直荒废了很久,直到嘉靖朝时,才有旁边大云庵僧人募资重修沧浪亭。</br>  所以从那以后,沧浪亭一直归大云庵管理。</br>  现如今的沧浪亭,其实就是大云庵的附属园林,可以视为整个大云庵的一部分。”</br>  林泰来不禁感慨说:“这帮和尚可真有钱啊,一个二十亩的园子,说重修就修了。</br>  如此历史级名园落在一群和尚手里,是不是有点浪费了。”</br>  然后高长江又提醒说:“大云庵不只是个普通寺庙,与苏州文人交游颇多,与很多名士都有联系。</br>  比如当年大云庵重修沧浪亭时,就是请的一代名家归有光撰文纪念。”</br>  什么名士不名士的,林泰来完全不鸟,只是问道:“长洲的袁县尊怎么说?”</br>  吴县和长洲县的分界线是卧龙街,沧浪亭在卧龙街东侧,所以归长洲县管辖。</br>  林泰来的意思就是,袁县尊能不能帮什么忙,把地方夺取过来。</br>  高长江便答道:“袁县尊爱惜羽毛,不愿意无缘无故的承担恶名。”</br>  林泰来点了点头,这都在意料之中。</br>  袁宏道这种名士都是崇尚佛道的,袁宏道本身宗教观又比较倾向佛教,让他去对寺庙下手,属实有点难为人了。</br>  林泰来便吩咐道:“等我把年底税关的事务做个收尾,就进城去亲眼看看,然后再做计较。”</br>  高长江又想起其他事情,“你大哥也托我捎话,城门接近完工了,你什么时候去看一眼?”</br>  林泰来答道:“再过半个月,我去城里,正好一并看了。”</br>  如此又过了半个月,就到了十二月下旬,真正的年底时间。</br>  在这个时间,大部分衙门都会封印,停止办公,准备过年。</br>  税关虽然不会停止征税,但其他公务也都暂停了。</br>  于是时隔将近两月后,主要也是军备竞赛的两位“娘娘”双双报喜了,林大官人终于有闲情逸致,从木渎港税关脱身出来,前往苏州城巡视了。</br>  乘坐修复一新的神威烈水号,林大官人先回到了南濠街。</br>  他先在更新书院里坐了坐,与大哥林时来汇合。</br>  然后又沿着南濠街向北走了一里多地,就来到了新城门工地。</br>  远远的就看到,有一大群闲人站在那边指指点点,一座能大幅度改善交通的新城门还是很吸引人的,足以成为最热门的谈资。</br>  整个苏州城,最繁荣的地方就是西北部分,交通最拥堵的地方也是西北部分。</br>  如果这座拥有水陆两道的新城门全部修建成功,能在城内外之间,增加一倍水道通行能力,一半以上的陆道通行能力。</br>  更直观地说,如果坐船进出城,堵在城门的时间至少能缩短一半。</br>  如狼似虎的手下们分开了人群,让林泰来走进护城河边,仔细打量着护城河对岸的新城门。</br>  林老大自豪的介绍说:“在最高峰时候,同时动用过七千多工匠差役,紧赶慢赶,终于能按照你的要求,陆门能在年底前完工。</br>  我敢说,咱们这新城门,比老阊门更加雄壮!</br>  现在就缺个题字了,你说城门应该叫什么名字?林门是不是太高调了?”</br>  林泰来随口道:“关于城门名字,不该是知县考虑的事情么?”</br>  林老大直接说出了吴县最大的秘密:“邓县尊就是个摆设了,最终还不是听四弟你的?”</br>  林泰来又走到正前方桥头,望了几眼新城门,后世见惯了高楼大厦的他,也不觉得多么雄壮。</br>  再仔细看,又发现了问题所在。</br>  按道理说,从透过城门的门洞看向城里,看到的应当是街道。</br>  但现在从新城门的门洞看过去,却什么景也看不到,黑乎乎的一片,仿佛门洞被堵住了一样。</br>  林泰来指着门洞,笑道:“还是不通么?”</br>  林老大很无奈的说:“城里那边被王家怡老园的院墙堵着,他们又不肯拆,当然不通了。</br>  你又说只管先修城门,不要管王家,所以就成这样了。</br>  现在还有个情况,如果不拆王家园林,就无法开辟水道,新城门的水门也就无从谈起。”</br>  这时候,人群里有促狭的人叫道:“林解元!难道修个城门只是此路不通的样子货?”</br>  林泰来修养渐好,没搭理那些无聊的人,又从胥门进了城,绕到了新城门的另一边。</br>  结果根本走不到新城门近前,被王家的怡老园堵得严严实实。</br>  林老大摩拳擦掌的问道:“莫非养工百日,强拆园林,正在今日?</br>  将那些还没散去的工匠召集起来,转眼间就能拆平这片,让王家反应不过来!”</br>  林泰来摇了摇头说:“不用我们动手,时间到了,这园林自然就会倒的。”</br>  正在这时候,怡老园大门忽然响起了密集的爆竹声音。</br>  有王家的家奴搬着一筐铜钱出来,给过往人群洒喜钱。</br>  原来年前朝廷封赏老臣,王家头面人物、王鏊嫡长孙、原太常寺少卿王有壬也得到了朝廷恩典,加到了三品待遇。</br>  林大官人也走上前去凑热闹,结果他才站在大门口,就像是捅了马蜂窝,登时有一大群武装家奴护卫着王禹声出来了。</br>  林泰来指着新城门说:“城门已经建好了,包庇你们的知府也滚蛋了,你们王家还不肯行个方便?”</br>  王禹声依然骄傲,“流水的衙官,百年的世家!就连朝廷施恩,也会记得我们王家一份!</br>  你这种暴发户,又怎能理解?你能驱逐一个知府又如何?我们王家又岂会怕了你?”</br>  林泰来摇头道:“你错了,历史是由人民群众书写的,什么世家都是虚妄。</br>  劝你们王家好自为之,在春节之前拆掉阻碍城门的园林,不然后果自负。”</br>  王禹声放狠话说:“你若敢动怡老园一砖一瓦,我们王家就敢把官司打到京城!</br>  就算是申阁老当面,也不可能偏向你!”</br>  林泰来“哈哈”一笑,“你以为你还会有打官司的机会么?</br>  勿谓言之不预也!等到后悔时,不要说在下没礼貌!”</br>  继续过度,明天应该就能构思好下阶段的剧情了。</br>  (本章完)</br>  www.yetianlian.cc。m.yetianlian.cc

    三月,初春。</br>南凰洲东部,一隅。</br>阴霾的天空,一片灰黑,透着沉重的压抑,仿佛有人将墨水泼洒在了宣纸上,墨浸了苍穹,晕染出云层。</br>云层叠嶂,彼此交融,弥散出一道道绯红色的闪电,伴随着隆隆的雷声。</br>好似神灵低吼,在人间回荡。</br>,。血色的雨水,带着悲凉,落下凡尘。</br>大地朦胧,有一座废墟的城池,在昏红的血雨里沉默,毫无生气。</br>城内断壁残垣,万物枯败,随处可见坍塌的屋舍,以及一具具青黑色的尸体、碎肉,仿佛破碎的秋叶,无声凋零。</br>往日熙熙攘攘的街头,如今一片萧瑟。</br>曾经人来人往的沙土路,此刻再无喧闹。</br>只剩下与碎肉、尘土、纸张混在一起的血泥,分不出彼此,触目惊心。</br>不远,一辆残缺的马车,深陷在泥泞中,满是哀落,唯有车辕上一个被遗弃的兔子玩偶,挂在上面,随风飘摇。</br>白色的绒毛早已浸成了湿红,充满了阴森诡异。</br>浑浊的双瞳,似乎残留一些怨念,孤零零的望着前方斑驳的石块。</br>那里,趴着一道身影。</br>这是一个十三四岁的少年,衣着残破,满是污垢,腰部绑着一个破损的皮袋。</br>少年眯着眼睛,一动不动,刺骨的寒从四方透过他破旧的外衣,袭遍全身,渐渐带走他的体温。</br>可即便雨水落在脸上,他眼睛也不眨一下,鹰隼般冷冷的盯着远处。</br>顺着他目光望去,距离他七八丈远的位置,一只枯瘦的秃鹫,正在啃食一具野狗的腐尸,时而机警的观察四周。</br>似乎在这危险的废墟中,半点风吹草动,它就会瞬间腾空。</br>而少年如猎人一样,耐心的等待机会。</br>良久之后,机会到来,贪婪的秃鹫终于将它的头,完全没入野狗的腹腔内。</br>,,。,。</br>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wxc8.com/149_149054/72098846.html